理由很簡單,目前市場上有這類產品,價格基本都在美金400~600左右。
之前也說很多次來,所以也不重複,只是繼續呼籲:中階市場真的是很重要的。
目前來說,比較適合的,應該就是這三顆吧?其中個人比較喜歡天璣920。
個人建議:
1:務必一定要至少二卡選二,但可以的話三卡獨立最好。
2:要要有3.5mm孔,最好在下方,類似ZenFone 6。
3:熒幕能不能考慮OLED有HDR但顯示率720p就好?
4:相機能用就好,請考慮單鏡頭。
5:請考慮用塑膠或鋁合金背殼。
6:若能有普通尺寸及8:5比例6吋前置雙喇叭兩個版本就理想了。
第一第二同意
第三點個人還是覺得螢幕不該省,畢竟是最常用到的部分
第四點至少該有主鏡頭跟超廣角,只有單鏡頭鐵定沒人買,長焦或微距使用少,除了各大品牌的一級旗艦以外的這兩顆幾乎都是湊數用,大可不必
第五點塑膠不該考慮,質感輸慘了
第六點,螢幕覺得6.2-6.4吋比較符合當今用戶,像zenfone 6的大小我覺得是我用過覺得最舒適的尺寸
3:同意熒幕不能省,但個人覺得優先秩序應該是:AMOELD > HDR > 120Hz > 高顯示率,因為其實720p以上的顯示率對視覺的提升其實有限,而AMOLED及HDR所能帶來的視覺提升卻高得多。120Hz對遊戲體驗也有大提升。
4:這個也同意。但若要作雙鏡頭,就希望兩個都是1/3"感光件F2.4以下。盡量從這裡降低成本。
5:有道理,或許若要推出SD480或天璣720的低階入門產品再考慮塑膠吧。但個人覺得中階機甚至是ROG都應該考慮鋁合金。耐摔而且散熱好。
6:其實個人覺得理想是要有三個尺寸,讓手掌不同大小的人有選擇。目前ZF6~ZF8F的6.3~6.7尺寸基本是把16:9比例的5.5吋拉長。看似大其實只是中尺寸。如果中階產品能推出三個尺寸,應該就很完美。20:9比例6吋、20:9比例6.7吋及8:5比例6吋。或者是20:9比例5.8吋,19:9比例6.4吋,及3:2比例7吋三個版本。3:2比例7吋會適合用來追劇及玩遊戲。
天璣8100看来也是不錯的選擇。
支持用天璣8100、天璣8000或天璣920來推出中階手機。
DC調光或高頻PWM的IPS比較不傷眼。
AMOLED太傷眼了、就算使用類DC調光也只是好一點,根本是不應該推出的產品。
也對,AMOLED的確偶爾會有傷眼問題。如果不用AMOLED的話,只要能做到HDR及120FPS,那應該也是可以接受的。也可以考慮Mini LED。
當然,如果eInk有辦法做到60FPS的話,那用中階(天璣820或高通480)規格作一個eInk的手機及平板也不錯。只有有6GB/128GB+SD,一個eInk的手機或平板很適合戶外使用。
彩色e-ink不只更新率跟灰階e-ink一樣糟糕,還有就是色彩及解析度也很慘。
我的建議就是雙螢幕平板、一面是IPS,一面是e-ink(彩色灰階皆可),雙螢幕同步顯示(或可以選擇其中一個顯示);不過別期待,台灣根本沒有廠商認為e-ink android平板會有足夠回本的銷量。
CPU的問題是同一代產品用同一顆高通CPU比較好維護韌體。
例如ROG phone用AMOLED,Zenfone及zenpad用IPS LCD,然後cpu、CCD等元件都用同樣的以節省維護成本。
1.贊成使用穩定省電的778G處理器。
2.拍照、螢幕、DC調光、耳機孔、2sim+SD、120hz、1毫秒反應,機身良好手感等,完全仿效Zenfon8。
3電池容量加大4500-5000。
4.機身尺寸寬度小於70mm。
5.RAM 8G / ROM 256 單一版本
6.售價:16999以下
簡單來說:維持Z8特點,大幅改善處理器功耗,大幅改善硬體軟體相容性、穩定性即可。
S778G賣16999?開玩笑吧?即使是S870用這個價格恐怕也很難讓消費者埋單。
中階機,最高價格不能超過新台幣一萬,不然怎和旗艦區分市場呢?
基本耳機孔及2Sim+SD三卡獨立是最重要的,其他為了控制價格肯定得犧牲一點。
目前美國的SunVision有RLCD技術能做到60FPS,有潛能。
我個人不喜歡高通,比較喜歡聯發科,畢竟是台灣企業。而且目前天璣系列無論是能耗還是穩定都強於高通。
拍照的話,也是聯發科的ISP比高通好看得多。
我有說“以下”呀,如果能賣萬元以下,我是消費者當然好。
性價比的話,聯發科920最好。
韌體支援的話,和高通865軟體相容的870最能降低維護成本。
高通695及778,優點是比870便宜,但缺點就是無法和舊產品(ZF7、ROG3)共用系統更新,性價比及穩定性也遠不如聯發科920。
所以,目前最佳選擇是發哥920及高通870。
聯發科更高階的1200就算了,還不如直接上8100或9000,不過那就是旗艦產品而不是中階了。
評論
第一第二同意
第三點個人還是覺得螢幕不該省,畢竟是最常用到的部分
第四點至少該有主鏡頭跟超廣角,只有單鏡頭鐵定沒人買,長焦或微距使用少,除了各大品牌的一級旗艦以外的這兩顆幾乎都是湊數用,大可不必
第五點塑膠不該考慮,質感輸慘了
第六點,螢幕覺得6.2-6.4吋比較符合當今用戶,像zenfone 6的大小我覺得是我用過覺得最舒適的尺寸
3:同意熒幕不能省,但個人覺得優先秩序應該是:AMOELD > HDR > 120Hz > 高顯示率,因為其實720p以上的顯示率對視覺的提升其實有限,而AMOLED及HDR所能帶來的視覺提升卻高得多。120Hz對遊戲體驗也有大提升。
4:這個也同意。但若要作雙鏡頭,就希望兩個都是1/3"感光件F2.4以下。盡量從這裡降低成本。
5:有道理,或許若要推出SD480或天璣720的低階入門產品再考慮塑膠吧。但個人覺得中階機甚至是ROG都應該考慮鋁合金。耐摔而且散熱好。
6:其實個人覺得理想是要有三個尺寸,讓手掌不同大小的人有選擇。目前ZF6~ZF8F的6.3~6.7尺寸基本是把16:9比例的5.5吋拉長。看似大其實只是中尺寸。如果中階產品能推出三個尺寸,應該就很完美。20:9比例6吋、20:9比例6.7吋及8:5比例6吋。或者是20:9比例5.8吋,19:9比例6.4吋,及3:2比例7吋三個版本。3:2比例7吋會適合用來追劇及玩遊戲。
天璣8100看来也是不錯的選擇。
支持用天璣8100、天璣8000或天璣920來推出中階手機。
DC調光或高頻PWM的IPS比較不傷眼。
AMOLED太傷眼了、就算使用類DC調光也只是好一點,根本是不應該推出的產品。
也對,AMOLED的確偶爾會有傷眼問題。如果不用AMOLED的話,只要能做到HDR及120FPS,那應該也是可以接受的。也可以考慮Mini LED。
當然,如果eInk有辦法做到60FPS的話,那用中階(天璣820或高通480)規格作一個eInk的手機及平板也不錯。只有有6GB/128GB+SD,一個eInk的手機或平板很適合戶外使用。
彩色e-ink不只更新率跟灰階e-ink一樣糟糕,還有就是色彩及解析度也很慘。
我的建議就是雙螢幕平板、一面是IPS,一面是e-ink(彩色灰階皆可),雙螢幕同步顯示(或可以選擇其中一個顯示);不過別期待,台灣根本沒有廠商認為e-ink android平板會有足夠回本的銷量。
CPU的問題是同一代產品用同一顆高通CPU比較好維護韌體。
例如ROG phone用AMOLED,Zenfone及zenpad用IPS LCD,然後cpu、CCD等元件都用同樣的以節省維護成本。
1.贊成使用穩定省電的778G處理器。
2.拍照、螢幕、DC調光、耳機孔、2sim+SD、120hz、1毫秒反應,機身良好手感等,完全仿效Zenfon8。
3電池容量加大4500-5000。
4.機身尺寸寬度小於70mm。
5.RAM 8G / ROM 256 單一版本
6.售價:16999以下
簡單來說:維持Z8特點,大幅改善處理器功耗,大幅改善硬體軟體相容性、穩定性即可。
S778G賣16999?開玩笑吧?即使是S870用這個價格恐怕也很難讓消費者埋單。
中階機,最高價格不能超過新台幣一萬,不然怎和旗艦區分市場呢?
基本耳機孔及2Sim+SD三卡獨立是最重要的,其他為了控制價格肯定得犧牲一點。
目前美國的SunVision有RLCD技術能做到60FPS,有潛能。
我個人不喜歡高通,比較喜歡聯發科,畢竟是台灣企業。而且目前天璣系列無論是能耗還是穩定都強於高通。
拍照的話,也是聯發科的ISP比高通好看得多。
我有說“以下”呀,如果能賣萬元以下,我是消費者當然好。
性價比的話,聯發科920最好。
韌體支援的話,和高通865軟體相容的870最能降低維護成本。
高通695及778,優點是比870便宜,但缺點就是無法和舊產品(ZF7、ROG3)共用系統更新,性價比及穩定性也遠不如聯發科920。
所以,目前最佳選擇是發哥920及高通870。
聯發科更高階的1200就算了,還不如直接上8100或9000,不過那就是旗艦產品而不是中階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