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enTalk English Community Community might be more suitable for you based on your browser's language setting.

取消
顯示結果 
搜尋替代 
您的意思是: 

ROG手機,能否認真一點,你們軟體設計做的真不行

jiongzm
Star II

我作為ROG手機的忠實用戶(至今已購買過三款),對於目前ROG手機團隊的產品表現,感到非常失望與惋惜。除了硬體配置依舊強悍外,ROG手機在軟體方面的表現實在難以令人滿意。我甚至開始懷疑負責ROG手機的軟體設計的人自己玩遊戲嗎?你們是否真的理解遊戲玩家的需求到底是什麼?為何在軟體設計和用戶體驗上如此敷衍?

我曾以為華碩有將ROG手機產品線做大做強的野心,能夠讓人提起遊戲手機必然推薦ROG,但看起來這麼多年了完全沒有用心在做。有的問題即使幾年前就提過,可到現在仍然如此,可見你們自己好像很不關心自己產品體驗。

1. 缺乏創新與特色逐漸被追趕:

近年來ROG手機在軟體方面幾乎沒有看到令人耳目一新的創新功能。曾經引以為傲的大電池、AirTrigger等硬體特色,如今也其他品牌廣也有。尤其是遊戲助手,普通手機也大多都有,甚至用戶體驗比ROG做的還好,他們還不是主打遊戲,ROG手機在軟體上的停滯不前,使其獨特性逐漸喪失。

2. UI設計與系統優化令人擔憂:

ROG手機的UI設計風格,在我看來,既缺乏年輕人的活力,也沒有成熟穩重的質感。整個系統既沒有做到原生Android的簡潔輕巧,也沒有像一些大陸品牌那樣提供豐富且實用的功能。給人的感覺就像是缺乏統一開發規劃來推進(road map),更多都是在原本的系統上不斷的縫縫補補,系統的流暢度和穩定性也大打折扣,與其硬體配置並不相符。

3. 遊戲輔助功能設計邏輯混亂且體驗不佳:

作為一款主打遊戲體驗的手機,ROG在遊戲性能和相關輔助功能上的表現本應更加突出。然而,實際情況卻是,其遊戲輔助功能的設計有時甚至不如一些非遊戲手機。

遊戲精靈模式矛盾: 官方推薦在X模式下運行遊戲以獲得最佳性能,但為了更精準的觸控體驗,許多用戶不得不選擇進階模式,而進階模式下的能效又不如X模式。這種設計邏輯上的矛盾,讓用戶感到困惑。不知道你們設計人員腦子裡想的是啥,不同效能模式下為什麼就不能做其他選項的設定?
功能設定繁瑣: 許多功能設定需要經過多次頁面跳轉才能完成,這種操作流程對於追求效率的遊戲玩家來說是難以接受的。多年來,這個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改善,讓人懷疑設計團隊是否根本沒有考慮到用戶的使用習慣和便利性。功能面板上的按鈕排列也十分混亂,沒有進行合理的分類,用戶難以快速找到所需的功能。
AirTrigger部分功能設計華而不實且存在Bug: AirTrigger的一些花哨功能,實際使用頻率不高,有的時候不會做的多就是好,關鍵是要有用。例如:「同側雙鍵」功能,試圖將一顆按鍵拆分為兩部分觸發,但實際操作體驗並不理想,問題是即使在不使用該功能的情況下,按壓時也會出現連續觸發兩次而導致操作中斷的Bug。

這功能設計人員的思考邏輯就如下圖一般

111.png
陀螺儀頻率過低: ROG手機的陀螺儀頻率僅為50Hz,導致在使用陀螺儀進行遊戲操作時,畫面顯示與操作反應不同步,存在明顯的延遲感。
邊框易誤觸: 我用過R8和R9(因為R8肩鍵壓感問題更換了R9),在左右滑動螢幕時,非常容易誤觸發狀態列,影響遊戲體驗。
這些問題都讓我不得不懷疑,ROG手機的設計師是否真的玩遊戲,或者說,他們可能只停留在輕度休閒遊戲的層次,根本不了解競技遊戲玩家對遊戲效能、觸控操作精準度和流暢度的極致追求。

4. 產品生態整合度低:

作為同一家公司的產品,ROG手機與華碩其他產品的整合度卻非常低。例如,連接ROG顯示器時,刷新率竟然有不匹配的。華碩自己產品的設置選項,在ROG手機端找不到,還需要額外下載App才能進行調整。這與一些大陸品牌積極進行內部生態整合的做法相比,顯得非常落後。

5. 未能充分發揮ROG品牌潛力:

ROG遊戲手機雖然定位於小眾市場,但與普通手機的受眾差異並非不可逾越。ROG筆電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,證明華碩是有能力打造優秀的遊戲產品的。手機市場的規模遠超筆電,其中必然存在著對高性能遊戲手機的需求,何況ROG Ally也在積極拓展掌機市場一樣。關鍵在於是否願意投入足夠的精力和資源,以及是否擁有相應水準的設計&研發團隊。

我真心希望華碩能夠重視ROG手機產品線,並引入真正了解用戶需求、熱愛遊戲、願意傾聽用戶反饋的專業人才來開發產品,現在的軟體設計人員真不怎麼樣。這不僅是對ROG這個金字招牌的負責,也是為了維護華碩在台灣品牌中為數不多的選手。

作為一個長期支持國貨的用戶,我真的希望ROG手機團隊能夠正視這些問題,不要讓像我一樣的忠實用戶感到失望。

8則回覆 8

Daniel090
Zen Master II

官方看到這篇只會跳過,當作沒看到,直接略過

如果官方不回應也不調整,那表示他們真沒什麼追求。

大不了以後不再購買ROG的產品。他們不缺我一個用戶,我離開他們也一樣過,實際上玩遊戲用的多的還是iPhone,我無所謂的。

alfredleeya
Star II

遊戲精靈跟肩鍵令人失望,肩鍵用久了還會卡住不放開...

Panda_ASUS
Moderator
Moderator

Hi 您好,

小編同時身為一位遊戲玩家,很高興收到您對 ROG 手機的使用反饋。

針對您提到的5點建議,會在第一時間傳達給內部研發人員作為參考,期能滿足用戶各種面向需求。
另一方面,針對您提到的五點,小編亦有些許心得和您交流:

1.您第一點所提到的大電池等設計為例

  相較於友廠,ROG 不端只是拿 電池容量大小 這一個單點來看。
  而是將 電池容量、Power consumption 等要素一齊考慮。

  在有效優化 Power consumption 的前提下,那麼酌降電池容量,除了能達到一樣的使用時長,還能擠出更多的體積來優化散熱等其他遊戲體驗。

  從各大媒體每月發布的 安卓手機使用時長排行榜,不難發現 ROG 歷代手機皆為霸榜的佼佼者,足可印證 ROG 對於手機使用時長之用心。

  對於遊戲助手的各項功能,ROG 不只涵蓋遊戲廣、且深度優化性能/操控/便利性等要素。
  不曉得您提到用戶體驗比 ROG 還好的遊戲助手是哪一款手機 ? 在哪一款遊戲上的應用比 ROG 還好 ?

  再請您明確指出,小編也會同步試用,將您的感受提供給研發人員進行參考。


2.關於 UI 的部分,ROG 提供 安卓原生 以及 ROG優化 兩種讓玩家選擇。
  如果您覺得 ROG 優化UI 不如安卓原生,那麼則建議您直接選擇 安卓原生來使用即可。

  另一方面,小編在 YT/B站 參考各大 KOL 評論您提到的陸廠遊戲手機和 ROG UI的異同。
  看完各大 KOL 的評論後,多對 ROG UI 給予最大肯定,同時也點出希望優化的部分。

  而這些寶貴的評論和建議,都會作為下一代機種開發時的參考憑據。

  因此,不曉得您可否明確點出 UI 和硬體配置不相符的點在哪邊 ? 
  這是小編第一次收到如此反饋,必當虛心受教,反饋給研發人員參考。


3.關於您提到 「進階模式才能調整觸控參數、X-mode則以性能為主」。
  這其實是參考了各大 KOL 和 玩家 的建議後,所做出來的調整優化。

  經過歷代的演進後,目前的設置最為符合多數 ROG 用戶之習慣。
  關於 X-mode 開放調整觸控參數的建議一直都有,但持反對意見希望簡化UI的玩家聲量亦不小。

  無論如何,這點小編會持續反饋給內部聆聽、持續評估。



4.顯示器原生是為 WINDOWS 系統而生(少數高階顯示器有通過 MAC 驗證),Andorid 對外接顯示器則是採取保守態度。

  ROG 面對如此情況,仍然積極跨平台進行最佳化相容。

  目前在多款 ROG 顯示器之 解析度、幀率適配上,突破先天傳輸頻寬的限制,進行最大程度之優化。

  打破 WINDOWS顯示器和 Anodrid系統之間的先天藩籬並非易事,足顯 ROG團隊之努力,希望您可以理解。


5.最後小編感謝您對 ROG 產品的熱忱與愛護,小編完全能夠感受到您對 ROG 的品牌之愛。

  小編會將您的反饋提供給研發人員,持續再造進化。

  持續以設計思維為驅動核心、真實透明、創意擇優,令 ROG 的步伐在穩健中勇於前行。

  謝謝 !